當前經濟環境下多重優勢助力中國制造業發展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部分地區制造業的發展變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中國制造業競爭優勢何在、產業結構升級能否實現、未來創新驅動的前景如何等問題,成為外界議論和關注的焦點。英國多位經濟學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準確把脈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未來,需要細觀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內部發展環境的改善和優化。
近期,關于中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分析往往與勞動力供給掛鉤,認為當前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供給不足和價格上升將侵蝕其成本優勢。然而,諾丁漢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學教授姚樹潔認為,近年來中國快速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功激活了中西部地區長期被低估和閑置的土地、勞動力等自然稟賦,這將成為支撐未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優勢來源。倫敦大學烏爾里希·弗里茨教授也認為,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改善,使制造業企業未來能夠充分享受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資源優勢。各位專家的看法與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14年底一份關于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報告觀點類似。經濟學人智庫報告認為,到2020年,盡管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將繼續上升,但在中西部省份勞動力市場影響下,中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相對于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經濟體都將保持很強的競爭力。
當前,中國制造業發展趨勢并非單純比較優勢引導下的產業集群轉移,而是對既有產業的再升級。姚樹潔表示,中國的整體產業技術、效率和環保能力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中西部地區制造業的發展相比此前沿海地區的發展,在生產技術、企業管理、產業布局等方面也已有了明顯的改觀和提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薄宏教授認為,當前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發展不僅呈現出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同時也展現出明顯的產業集群效應,這對于制造業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未來中國制造業結構升級,關鍵在于創新驅動模式的建立。英國官方智囊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喬納森·博特斯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經濟體普遍開始重視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未來,中國制造業部門尤其是東部地區在沿產業鏈條上移過程中將面臨激烈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立足,實現真正的創新驅動是不二選擇。長期關注中國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曉嵐教授表示,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關注企業創新能力的建設,長期在研發、教育等領域維持了高額投入。當前《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和細節辦法的快速出臺,更直接體現了政府提升制造業部門創新能力的決心和信心。